一、內臟神經概念
內臟神經是指分布到內臟、心血管和腺體的神經,可分為內臟運動神經和內臟感覺神經兩部分。
內臟運動神經支配心肌、平滑肌的運動和控制腺體的分泌,這些活動不受意識所控制,因此又稱為自主神經或植物性神經。
內臟運動神經自低級中樞發出后需在內臟神經節內換一次神經元,再到達所支配的器官;因此,把位于腦干和脊髓內的低級中樞發出的神經纖維稱為節前纖維;把位于內臟神經節內的神經元發出的神經纖維稱為節后纖維。
二、內臟運動神經
根據內臟運動神經的形態和機能的特點,又可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,二者的低級中樞和神經節的位置不同,節前纖維和節后纖維的分布不同,對臟器的作用也不同。
(一)交感神經:交感神經分為中樞部和周圍部。
低級中樞:位于脊髓的全部胸髓、腰髓1~3節灰質的側角內。
周圍部:由交感神經節、交感干和節后纖維以及神經叢組成。
1.交感神經節:按位置的不同分為椎前節和椎旁節兩類。椎旁節位于脊柱的兩側,每側有19~24個節。椎前節位于脊柱的前方,主要有成對的腹腔神經節、主動脈腎節和單個的腸系膜上神經節、腸系膜下神經節,它們各位于同名動脈的附近。
2.交感干:位于脊柱的兩側,由椎旁節借節間支相連成串珠狀,因此椎旁節也可稱交感干神經節。交感干起自顱底下面,下達尾骨的前方。每一個交感干神經節借灰、白交通支與鄰近的脊神經連接。白交通支屬于節前纖維,灰交通支屬于節后纖維。
3.節前纖維:脊髓側角細胞發出的節前纖維經白交通支,部分在椎旁節換元;部分穿過椎旁節組成內臟大神經和內臟小神經到椎前節換元。
4.節后纖維:由椎旁、椎前節發出的節后纖維部分伴脊神經分布到軀干、四肢的血管和平滑肌、汗腺和立毛肌。部分攀附動脈分布到瞳孔開大肌、淚腺、唾液腺等處。部分與副交感神經的分支交織成內臟神經叢,如組成心叢、肺叢、盆叢等。
(二)副交感神經:副交感神經分為中樞部和周圍部。
低級中樞:為位于腦干內的Ⅲ、Ⅶ、Ⅸ、X4對腦神經的副交感神經核和骶髓2~4節內的骶副交感核(相當側角部位)。
周圍部:由副交感神經節和節后纖維以及神經叢組成。
1.副交感神經節:位于器官附近或器官的壁內,因此稱為器官旁節或器官內節。頭面部的器官旁節較大,肉眼可見的有睫狀神經節(Ⅲ)、下頜下神經節(Ⅶ)、翼腭神經節(Ⅶ)和耳神經節(Ⅸ)。胸腹腔臟器的副交感神經節一般較小,均位于臟器的壁內神經節(X)。
2.節前纖維和節后纖維:腦干發出的節前纖維隨第Ⅲ、Ⅶ、Ⅸ、X對腦神經至上述的相應的副交感神經節換元;節后纖維支配瞳孔括約肌、睫狀肌、下頜下腺、舌下腺、淚腺、腮腺、胸腹腔臟器等。骶髓發出的節前纖維先隨骶神經出骶前孔,再從骶神經分出構成盆內臟神經,至器官旁節或器官內節換元,節后纖維支配結腸左曲以下的腸管、盆腔臟器的平滑肌和腺體,以及外陰部血管的平滑肌。
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
與考生自由互動、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、解答。